《臺中海岸天然林復育計畫:龜殼生態公園復育規劃》說明9/14
2021年起本會推動臺中海岸天然林復育計畫,在臺灣各類的森林植群中,西部海岸林被破壞最嚴重,也因造林樹種未使用潛在森林應有的植物,導致生物多樣性低落,亦造成濱海地區生態惡化。
因西部海岸開發年代較早,故現今已找不到原始植群可供復育之參考。為了推動本計畫,本會進行全臺海岸的野外調查,並參考農委會林務局出版的臺灣現生天然植群圖集、文化大學森保系蘇夢淮海濱地區現生老樹之研究、島田彌市(1932)新竹海岸仙腳石植物之研究等資料,以這些資料篩選臺中海岸林的潛在樹種。
在農委會林務局出版的臺灣現生天然植群圖集中,學者以現今有限的海岸植群資料,推估中部沙岸的闊葉灌叢樹種應有林投、黃槿、草海桐、苦林盤、臭娘子、黃荊、紅柴、臺灣海棗等。
在中部地區的沙灘上,本計畫於野外調查中,記錄到的海漂植物種子或果實,有欖仁、林投、瓊崖海棠、棋盤腳、水黃皮、大葉山欖等,此紀錄代表這些樹種有潛力組成海岸林的前岸植群。
另在中部濱海地區的百年老樹中,現存有朴樹、苦楝、茄冬、雀榕、刺桐、黃連木、榔榆、榕樹、樟樹等,這代表過去海岸於原始林狀態時,海岸林也有這些樹。
由於西部海岸開發年代較早,早期的研究資料僅一筆,即島田彌市(1932)在新竹海岸仙腳石植物的研究,此研究所列的樹種在現今中部海岸丘陵也存在,故推測過去中部的海岸林也應該要有這些樹種,如黃連木、燈稱花、刺裸實、軟毛柿、宜梧、細葉饅頭果、錫蘭饅頭果、臺灣假黃楊、刺花椒、車桑子、無患子、石朴、朴樹、杜虹花、苦林盤、臺灣海棗、榕、臺灣柘樹、樹杞、海桐、馬甲子、光葉薔薇、九節木、月橘、搭肉刺、魯花樹、白葉釣樟、黃槿、楝、構樹。
以上這些潛在的海岸林樹種約60種,但在臺中的海岸大部分只種植木麻黃(外來種)、黃槿這二種,其它的樹木沒有培育樹苗,也幾乎沒有種植,故造成環境惡化的狀況。
本計畫在2022年3月於大安區南埔溪出海口北岸保安林進行試驗,選擇海岸林代表性樹種來種植,前岸有10種:欖仁、林投、大葉山欖、毛柿、水黃皮、海檬果、黃槿、瓊崖海棠、棋盤腳、穗花棋盤腳,後岸有10種:沙朴、血桐、刺杜密、小梗木薑子、無患子、稜果榕、榕樹、構樹、羅氏鹽膚木、厚殼樹。
以上種植環境包括海灘、林內、林緣,經過半年的紀錄,前岸環境(海灘)生長良好的苗木約3成,後岸環境(林內、林緣)生長良好的苗木約7成,此結果推估在防風林(木麻黃)中補植樹苗的可行性高。
因為木麻黃為外來種,且壽命約20~30年,無法自然更新,故防風林種植木麻黃後,就會定期出現樹木衰敗及重新種植的問題。若復育為海岸天然林,這些樹種因為是海岸環境的在地原生種,故可以自然下種產生小苗,而生生不息,不用反覆重新種植,且可達到多重的目標,如生態保育、景觀美化、休憩、森林療愈、環境教育、降緩極端氣候的衝擊等。
因臺中市政府建設局所轄之龜殼生態公園緊鄰海岸,非常適合以此作為全國第一個海岸天然林復育之示範,故經聯繫及現勘後,本會公益協助復育規劃,預計明年起分階段推動植樹工作,期待透過嚴謹的作法,讓這裡恢復天然的海岸林,重現福爾摩沙美麗之島的樣貌!
致謝:臺中海岸天然林復育計畫,感謝本會顧問蘇夢淮副教授推動研究工作、志洋協助文獻資料整理、欣一協助海岸的野外調查、巧如及宜貞協助育苗工作、孟家及阿銘協助復育區植樹、尚妤協助物候採種、冠儀協助各方聯繫,還有感謝玉矸、秀瑛、榮宗、信旭、秀育、謝玲、雅媚、美倫…許多志工的協助。
~守護山林~請您支持《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捐款帳號】
玉山銀行代號:808 (西屯分行)
帳號:1159-940-026333
戶名: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電子發票愛心碼】5 2 3 0(我愛山林)
【官方網站】 https://www.reforestation.tw/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