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先以室內課讓學生瞭解台灣的植群概況,再介紹如何以潛在森林的生態學理去進行復育植樹。
植樹的目的在恢復森林演替的自然力,因此重點在演替後期老熟林的樹種、瀕危的樹種、具當地生態代表性的樹種。
學生們在瞭解植群生態的學理概念後,也透第一次校外教學參與大肚山天然林復育的植樹活動,參與的學生每個人親手種植一棵樹苗,將課堂所學的內容進行實際的印證。
今天我們進行第二次校外教學,課程為殘存植群現地調查搜索,這些調查資料與相關的標本資料、文獻進行彙整分析後,將能推估出當地潛在森林樹種的組成,之後才能以此推動進一步的復育工作。
此次調查的地點是雲林林內龍過脈森林步道,屬於榕楠林帶的範疇。這學期課程著重榕楠林帶,因為這個林帶與都會區、農業區重疊在一起,森林遭破壞的狀況也最嚴重。
課程的目的希望改善現今反生態植樹的問題,故活動最後進行分組討論,學生們輪流分享自身可以進行的行動。
看來這學期學生們已建立了認知與行動的連結,未來若付出實踐,亦代表台灣將有一批新血加入森林復育的行列!
地點:雲林林內龍過脈森林步道
海拔:90~320公尺
物種紀錄:1.菲律賓榕、2.構樹、3.山棕、4.九節木、5.菊花木、6.香葉樹、7.血桐、8.蟲屎、9.山柚、10.龍船花、11.破布子、12.稜果榕、13.牛奶榕、14.青苧麻、15.粗糠柴、16.茄苳、17.長梗紫麻、18.香楠、19.台灣山桂花、20.無患子、21.扛香藤、22.刺杜密、23.軟毛柿、24.小梗木薑子、25玉山紫金牛、26多子漿果莧、27.紅仔珠、28.盤龍木、29.石朴、30.山黃麻、31.土密樹、32.野桐、33.玉葉金花、34.小葉桑、35.山芙蓉、36.杜虹花、37.拎樹藤、38.咬人狗、39.月橘、40.水同木、41.澀葉榕、42.大葉楠、43.江某、44.燈稱花、45.食茱萸、45.蓪草、46.鴨膽子、47.猿尾藤…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