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9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宜蘭比雅楠部落檜木林生態調查紀實》

Posted by 山林復育協會 on Sunday, July 9, 2017

§ 參訪蘭陽博物館、思源埡口夜行

7/8我們自台中北上,穿過雪山隧道,來到宜蘭頭城的蘭陽博物館。這裡正展出「千年佇山林,檜木傳奇特展」。安排這場檜木特展的解說,是希望有助於隔天到森林中,理解檜木霧林的生態。
蘭陽博物館的「常設展館」,整個架構就是宜蘭在地的生態與人文史,,在高水準的視覺、聲光設計下,許多寶貴資料很完美的被呈現,真令人羨慕!也希望台灣各縣市都能像宜蘭一樣,有一個在地的博物館,讓在這塊土地成長的人們,有機會認識自己的母親。
離開了蘭陽博物館,我們從蘭陽溪溯源而上(台7甲線),沿途在河床上,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西瓜田,過了四季部落後,河階平台上轉為高麗菜田。到了比雅楠部落(南山部落)後,緊接著前往思源埡口的羅葉尾溪。在思源埡口,溪水已改往西流,這裡是大甲溪最上游,地界爲「臺中市和平區」。由於蘭陽溪與大甲溪的地形對臺灣的氣流、生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故能親身到現地瞭解,真的勝讀萬卷書。

蘭陽博物館「常設展館」1

蘭陽博物館「常設展館」2

今晚夜觀的嚮導是部落的朋友哈勇、魯剎,哈勇在步道口為我們祈禱,祈上天與祖靈祝福我們這趟旅程能順利平安。入夜森林的「黑與靜」,正是許多晝伏夜出的野生動物要開始活動的時候。但由於這裡連日的大雨,使得我們無緣見到動物的身影,不過夜行在步道與公路上,卻是許多夥伴難忘的體驗!
夜觀後,回到了部落,大夥分別入住了莎韻、哈勇、魯剎的家。在泰雅族朋友熱情地接待下,溫暖舒適的住宿環境,讓大家在一天的疲憊後,能充分休息,面對明天前往檜木林的挑戰。

哈勇都利接待家庭

§ 高麗菜園與森林
清晨鬧鐘還沒響起,就已被清脆的鳥叫聲叫醒,看到窗外,和煦的陽光灑在山頭、部落、菜園…,涼爽的氣溫,真讓人捨不得離開這裡。享用完泰雅族朋友為我們準備的清粥小菜後,我們隨即集合接駁前往巨木群的登山口。
接駁車從部落出發,30分鐘的車程,海拔從1200公尺上升到1500公尺,映入眼簾的不是森林,而全是高麗菜園。我問正在開車的原住民朋友,還沒種高麗菜之前,這片山坡地是什麼樣的景象,他說是「森林」。
具哈勇說,蘭陽溪這裡的高麗菜,占全台40%以上。面對森林保育、水土保持等問題,真的需要智慧與合作,才有機會解決,台灣的社會也需要更多的資源,來協助原住民的部落保護山林。

高山高麗菜園1

高山高麗菜園2

進入了米羅山步道後,即進入一片美麗的天然闊葉林!
走在最前頭的是部落的獵人魯木,魯木現在改做生態解說,因為哈勇說,一隻飛鼠打下來,只能賣400元,吃掉就沒了,但帶一萬個人去看飛鼠,每人100元,這隻飛鼠就值100萬了;但他說這些生態與永續的觀念,卻因部落大部分的人忙於農務,而尚未擴展開來!
在森林中,沿途的鳥聲、蟬鳴不絕,真的熱鬧非凡!我們親眼看到了台灣檫樹的大樹、小苗,以及一群又一群的寬尾鳳蝶。這裡是雲霧帶,附生在樹幹上的苔蘚、小膜蓋蕨、書帶蕨…,真的美不勝收。

台灣瘤足蕨

裏白

過了米羅山的三角點後,稜線上緩緩的步道,不會有氣喘如牛的感覺,這樣的健行堪稱五星級的享受。到了稜線一處平台上,哈勇與幾位嚮導帶我們體驗迴盪在下坡樹冠層上的盪鞦韆。這樣的體驗真的很特別,因為植物調查時,這些樹冠層的植物,都需要抬頭看,但盪鞦韆時,這些植物卻在我們視線的下方。
順著稜線,我們來到了獵寮休息,放下了一些裝備後,繼續前進。最後,終於抵達了這片原始的檜木林!
具哈勇所述,這個區域中,分散著二十幾株扁柏,在此我們先為最大棵的扁柏巨木量測胸周,結果為12m,換算胸徑約3.8m。參考邱志明等(2017)的研究「扁柏於未疏伐的區域,每年胸徑生長0.26 cm」,若依此計算,此扁柏巨木樹齡約1,462年。

巨大的扁柏

扁柏巨木下,我們拉設了20m×20m的樣區,進行森林生態的記錄。這裡是臺灣山林復育協會首次調查的檜木林,在這片森林的樣區中,這株巨大的扁柏高度約45m,接下來第二層就是25 m的昆欄樹、霧社木薑子、烏心石…,地被層則是密密麻麻的台灣瘤足蕨,及夾雜著其他50多種的蕨類與小苗,如附件。

圍設20m x 20m樣區調查

台灣的檜木林,歷經上個世紀瘋狂的伐採,最後僅殘存雪山山脈北稜的這一片。面對這棵扁柏巨木時,內心真的感到非常愧疚!
由於這裡離新竹的司馬庫斯只有一天多的路程,使得這裡在2012年時,曾發生山老鼠集團從司馬庫斯翻山過來盜伐的事件。在下山的路程中,親眼看到胸徑約1.5m的扁柏,被盜伐砍倒,林務局在此也立了告示,說明此盜伐集團已被破獲,共逮捕了20幾人。
沿途上,大家對盜伐感受深刻,議論紛紛,但回顧山林開發史,對台灣山林傷害最嚴重的,卻是外來殖民政權(日本、國民政府)對這塊土地的掠奪,此傷害甚於山老鼠的萬倍!

林務局設立之告示

§下山與感謝
離開檜木林後,回到了獵寮,二位部落的年輕人已幫我們準備好美味的午餐。這讓大夥有山居生活的另一番的體驗。飽餐後,我們也順利下山了。
下山的路途中,猶如影片倒帶,讓這二天的許多感受交織在一起。
這趟行程是部落的亞韻協助規劃的,真的非常感謝她,也感謝此次帶領旅程的嚮導們。這群在部落中努力推動生態保育的原住民朋友,是對外的重要窗口,希望臺灣山林復育協會能再來比雅楠,也希望能有機會一起與這群在地的朋友復育這片山林!

※ 參考文獻:邱志明、唐盛林、彭炳勳、蔣華蕾,2017。疏伐與修枝對臺灣扁柏天然更新林生長效應之研究,台灣林業科學 32(1): 31-42。

**致謝:
**這趟旅程運氣非常好,進出雪隧,沒有塞車,上山也沒有淋到雨,真的感謝老天的照顧,讓我們順利與平安。長途開車非常辛苦,在此也感謝巴士的司機黃先生的辛勞。也感謝講師欣一犧牲與家人相處的周末,帶領協會的夥伴認識森林生態。也謝謝香容協助樣區調查的記錄,謝謝慧玉、明書、心妤、信旭、環禎、韻如幫忙照像,謝謝芋秀協助活動相關的行政工作。更要特別感謝宜蘭在地人Walker請大家吃的「宜蘭燒餅」,讓我們在返回台中的路程中,可以墊墊肚子。最後,謝謝大家的參與!

參與夥伴們大合照

附件: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宜蘭比雅楠部落》森林生態
調查日期:2017/7/9
地點:米羅山檜木群
植物社會:扁柏─昆欄樹─臺灣瘤足蕨
坡度15°;坡向100°海拔
高度:1,912m
樣區面積:20m×20m
座標(97):286247,2704602
備註:扁柏樹高45m,胸徑380cm,樹齡約1,462年。
調查:陳欣一;紀錄:黃香容

~T1樹冠層,高度45m,覆蓋度50%~
扁柏(3,1)、小膜蓋蕨(2,2)、擬水龍骨(2,1)、書帶蕨(+,+)、黃花著生杜鵑(+,+)、臺灣紅榨楓(+,+)
~ T2次冠層,高度25m,覆蓋度85%~
昆欄樹(3,2)、臺灣紅榨楓(1,1)、骨牌蕨(1,1)、小膜蓋蕨(2,2)、擬水龍骨(1,2)、薄葉虎皮楠(2,1)、霧社木薑子(3,2)、厚皮香(1,1)、烏心石(1,+ )、臺灣灰木(1,1)、墨點櫻桃(1,+ )、早田氏冬青(1,+ )、長葉木薑子(1,+ )、臺灣土伏苓(+,1)、森氏櫟(1,+ )、大枝掛繡球(+,1)、鞍馬山越橘(+1)、
~H地被層,高度2.5m,覆蓋度95%~
臺灣瘤足蕨(5,4)、魚鱗蕨(+,1)、假柃木(1,1)、骨牌蕨(+,1)、小膜蓋蕨(+,2)、圓葉鑽地風(+,1)、阿里山蹄蓋蕨(+,1)、高山新木薑子(1,1)、三裂葉赤車使者(+,1)、尖葉耳蕨(+,1)、臺灣鱗毛蕨(+,1)、伏牛花(+,2)、臺灣灰木(+,1)、早田氏冬青(+,+)、玉山灰木(+,+)、烏心石(+,+)、奄美雙蓋蕨(+,1)、薄葉虎皮楠(+,+)、月桂葉灰木(+,1)、霧社木薑子(+,1)、巒大紫珠(+,+)、阿里山赤車使者(+,2)、書帶蕨(+,1)、威氏鐵角蕨(+,+)、廬山石葦(+,1)、墨點櫻桃(+,+)、細枝柃木(1,+ )、肉穗野牡丹(+,1)、異葉卷柏(+,1)、擬水龍骨(+,2)、尖葉楓(+,+)、壺花莢迷(+,1)、阿里山菝契(+,1)、鐵雨傘(+,1)、深紅茵芋(+,1)、森氏櫟(+,1)、巒大菝契(+,+)、粗毛柃木(+,+)、黑鱗鱗毛蕨(+,1)、石吊蘭(+,1)、大枝掛繡球(+,2)、細葉蕗蕨(+,1)、深山野牡丹(+,1)、厚皮香(+,+)、童山白蘭(+,+)、紫花野木瓜(+,+)、貞蕨(+,+)、錐果櫟(+,+)、臺灣紅榨楓(+,1)、葳蕤(+,+)、稀子蕨(+,1)、

※改良式Braun-Blanquet調查法:
調查時記錄植被的層次、分層高度、各層次總覆蓋度、各層次組成物種之覆蓋度與群聚度。
覆蓋度:
+,0~3%
1,3~10%
2,10~25%
3,25~50%
4,50~75%
5,75~100%
群聚度:
+,出現1~2株
1,零星分散
2,普遍分布或小塊群聚分布
3,中等群聚分布
4,大塊群聚分布
5,全面分布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山林復育協會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