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30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基隆山森林生態調查紀實》

Posted by 山林復育協會 on Sunday, April 30, 2017

基隆山是協會北台灣低海拔森林生態的最後一站,此次行程森林生態調查由陳欣一帶領,登山健行則由陳清順領隊。

一般而言,森林的物種組成,除了受到溫度、雨量、立地基質的影響外,也受到季風及人為的干擾。基隆山的植被因東北季風及火燒,以至許多坡地呈現草生地的形相,相反的在背風及未火燒的坡面,則形成森林的景象。此區域的森林,小苗非常豐富,更新良好,但因環境壓力較大,故形成樹齡輕,樹徑小的狀況。在登山之前,我們先進入森林中,進行森林生態的調查與紀錄,如附件。

每個月一次探訪天然林,主要是希望透過對天然林的瞭解,來推動山林復育的工作。生態調查的練習,並不是要讓大家都成為生態學家,而是希望藉此瞭解上帝的創作。每個植物在10公尺見方的樣區中,就像五線譜上的音符般,而這一篇篇的樂章,是內在靈性與自然連結的橋梁。

10m x 10m 樣區調查

10m x 10m 樣區調查

坐在基隆山的森林中,真的是宜然自得,我們慶幸自己不是塞在九份擁擠的巷子內。人來自於自然,最後也將回歸到自然。人們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過去少了一些養份,所以對她很陌生,但現在透過這樣的瞭解,將來我們再走在這塊土地上時,或許對她已能了然於心……

同行夥伴大合照

致謝:本次活動感謝陳欣一、陳清順的協助,也謝謝陳文忠、壽壽、林慧玉、白白協助活動紀錄。

《附件》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基隆山森林生態調查
日期:2017/4/30
地點:新北市瑞芳區基隆山登山步道
植物社會:紅楠─廣葉鋸齒雙蓋蕨
坡度25°;坡向210°
海拔高度:320m座標(97):335394, 2778553

~T喬木層,高度8m,覆蓋度90%~
奧氏虎皮楠(2,1)、紅楠(4,2)、水錦樹(1,+ )、頜垂豆(+,+)、臭黃荊(+,+)、灰木(1,+ )、江某(+,+)、杜英(2,1)、野桐(1,+ )、鼠刺(+,+)、細葉饅頭果(1,+ )、錫蘭(1,+ )
~S灌木層,高度2.5m,覆蓋度40%~
蓬萊藤(+,+)、三葉崖爬藤(+,1)、米碎柃木(3,2)、野桐(+,1)、野鴉椿(1,1)、九節木(1,1)、牛奶榕(+,1)、頜垂豆(+,1)、大青(+,+)、臺灣土伏苓(1,2)、江某(+,+)、山紅柿(+,+)、水錦樹(+,+)
~H地被層,高度1m,覆蓋度85%~
穿鞘花(+,1)、奧氏虎皮楠(+,1)、紅珠藤(+,1)、馬拉巴栗(+,+)、颱風草(+,+)、亨利氏依利基藤(+,+)、烏來月桃(1,2)、阿里山清風藤(2,3)、小葉樹杞(+,1)、弓果黍(1,2)、芒萁(+,1)、灰木(+,+)、三葉崖爬藤(+,2)、火炭母草(+,+)、廣葉鋸齒雙蓋蕨(3,3)、臺灣山桂花(+,+)、紅楠(+,1)、半邊羽裂鳳尾蕨(+,+)、江某(+,+)、腎蕨(+,2)、牛奶榕(+,+)、菝契(+,1)、燈稱花(+,1)、白背芒(+,1)、栗蕨(+,2)、蓬萊藤(+,1)、樹杞(+,+)、珍珠蓮(+,1)、小梗木薑子(+,+)、斜方複葉耳蕨(+,1)、扇蕨(+,1)、杜英(+,+)、雞屎樹(+,+)、長葉腎蕨(+,1)、柏拉木(+,+)、觀音座蓮(+,+)、德氏雙蓋蕨(+,1)、沙皮蕨(+,1)、烏毛蕨(+,+)、水錦樹(+,1)、九節木(+,1)、臺灣土伏苓(+,1)、羽葉天南星(+,+)、距花黍(+,+)

※改良式Braun-Blanquet調查法:
調查時記錄植被的層次、分層高度、各層次總覆蓋度、各層次組成物種之覆蓋度與群聚度。
覆蓋度:
0~3%,+
3~10%,1
10~25%,2
25~50%,3
50~75%,4
75~100%,5
群聚度:
出現1~2株,+
零星分散,1
普遍分布或小塊群聚分布,2
中等群聚分布,3
大塊群聚分布,4
全面分布,5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山林復育協會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