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山也可以守護山林
阿里山鄉豐山村的石夢谷,最讓人津樂道的是石鼓盤溪上游(清水溪支流)的巨大岩床與週邊的原始林。但步道因莫拉克風災後(2009年)嚴重損毀,故被封閉了六年,造成人煙罕至,而讓山老鼠趁虛而入,盜伐了石夢谷原始林中的檜木。
登山亦是護山
2015年雖然開放,但因經費籌措不易,以致損壞的步道直至2018年才完成整修。管理單位(嘉義林管處)期盼透過完善的步道,來吸引登山的民眾,只要這條步道經常有人在走動,就可以壓制山老鼠的氣息,而守護住這片如同夢境般的森林。
§ 植群生態的科普教育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剛好在石夢谷步道全線完成整修後,安排行程前往調查。每次旅程都有新夥伴加入,我們不是一般的登山隊,非得要找三角點,而是帶大家去探訪臺灣各地不同類型的森林植群。
透過森林植群的調查,並不是要訓練參與的人成為生態學家,而是希望補足現今社會對臺灣森林不瞭解,所進行的「科普教育」。因為若對森林不瞭解,卻只想要種樹愛地球,那這樣的行為反而會造成生態的傷害。
§ 夢幻的森林,《扁柏─臺灣杜鵑》植物社會
從登山口出發後,歷經3.5個小時,我們終於抵達了石夢谷。在大石床旁是「扁柏─臺灣杜鵑」的植物社會。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只拉設10公尺×10公尺的樣區,來讓大家練習植群調查的記錄。
植群調查 10m×10m 樣區
首先我們紀錄了這個樣區的坡度5°、坡向 340°、海拔高度1,703公尺、座標…。這些基本資料與植群生態的分布有關,如坡度陡峭,就代表這個環境不易保水,且腐植層或土壤也不容易堆積,而坡向的不同,則影響光照,海拔高度如緯度效應,每上升100公尺,氣溫下降0.6℃…,這些都會影響物種的分佈,因而產生了不同類型的森林植群。
在中臺灣海拔1,800~2,500公尺的雲霧帶是檜木林帶,石夢谷雖然海拔只有1,703公尺,但已經零星出現這些檜木。其中紅檜是長在崩塌環境的溪谷,而扁柏則長在較平緩的山坡,此樣區平緩的大石床旁,剛好就是扁柏生長的環境。
台灣扁柏1
台灣扁柏2
此樣區的樹冠層高度為16公尺,樹木只有扁柏,但因為這個環境非常潮濕,以致每一棵樹上都掛著許多蘭科及蕨類植物。
次冠層高度為10公尺,樹木以臺灣杜鵑最為優勢,其他的樹種有薯豆、昆欄樹、深山野牡丹、小花鼠刺、藤木槲、四川灰木、臺灣茵芋、欒大越橘、白花八角、太平山紅淡比,其中昆欄樹是霧林帶的指標物種,看到他的出現,就代表已經到了霧林帶了。
在1.5公尺以下的地被層,盡入眼簾的是掛在枝條上的松蘿,樹幹上的苔蘚,以及許多的蕨類植物,如肢節蕨、魚鱗蕨、臺灣瘤足蕨、生芽鐵角蕨、長柄千層塔、蒿蕨……。
生芽鐵角蕨
生芽鐵角蕨 葉背
在10公尺×10公尺樣區,沒想到維管束植物多達46種(詳細記錄請參考附),而像這樣高度的生物多樣性,就是臺灣森林生態穩定的重要基礎。
§ 行前的訓練與準備,讓旅程圓滿
這次的旅程來回將近7公里,上下落差約900公尺,對一般人來說是一個挑戰,因此在三週前就不斷叮嚀參加的夥伴,一定要自我要求進行行前訓練,至少一週慢跑二次,每次20分鐘,或以快走40分鐘代替。
從這次圓滿的旅程來看,大家真的做好自主訓練。
下山後,回程在中巴上,大家的心得分享,仍念念不忘那千年的檜木、巨大的石床、夢境般的森林…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每月一次的生態之旅,就是要讓大家一步一腳印,好好的來認識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此次成功完成海拔1,703公尺「扁柏─臺灣杜鵑」森林植群調查,下一站一月我們將前往「綠島」,踏查東部離島的海岸林!
§ 致謝
此次行程感謝欣一帶領植群的調查與認識植物,謝謝佩華姊分享植物分類學的最新架構與各種蕨類特徵的辨識,謝謝白白協助行前探勘,謝謝秀育、永基、千惠協助石夢谷的標本壓製,謝謝淑茹協助旅程的行政工作,謝謝中巴司機龍先生親切的服務,也特別感謝過去一年多來整修及維護石夢谷步道的無名英雄,因為有你們的付出,才讓大家有這樣舒適的步道。
最後謝謝所有參與的夥伴,因為每次的參與,每個人就對社會具有影響力,這個影響就像漣漪一樣,不斷的擴散!
夢溪谷大合照
照片來源: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石夢谷步道生態之旅
附件1.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嘉義縣石夢谷步道森林生態調查》
日期:2018/12/23
地點:嘉義縣石夢谷步道3.7K
植物社會:《扁柏-臺灣杜鵑》植物社會
坡度5°;坡向 340°
海拔高度:1,703m
樣區面積:10m×10m
座標(97):227349, 2605816
備註:
調查:陳欣一;紀錄:黃香容
~T1樹冠層,高度16m,覆蓋度80%~
扁柏(4,1)、珍珠花(+,+)、凹葉越橘(+,1)、臺灣土茯苓(+,1)、藤木槲(+,2)、綠花寶石蘭(+,+)、伏石蕨(+,+)
~ T2次冠層,高度10m,覆蓋度75%~
薯豆(1,+ )、昆欄樹(2,1)、臺灣杜鵑(3,2)、深山野牡丹(+,1)、小花鼠刺(1,+ )、藤木槲(+,1)、肢節蕨(+,1)、四川灰木(+,1)、臺灣茵芋(1,1)、欒大越橘(1,1)、白花八角(1,+ )、太平山紅淡比(1,+)
~H地被層,高度1.5m,覆蓋度30%~
藤木槲(+,1)、太平山紅淡比 (+,1)、深山野牡丹(+,1)、厚距花(+,1)、肢節蕨(+,+)、紅楠(+,1)、魚鱗蕨(1,2)、臺灣土茯苓(+,1)、玉山箭竹(+,1)、小葉雲南冬青(+,1)、玉山灰木(+,1)、臺灣莢蒾(+,+)、臺灣杜鵑(1,1)、臺灣瘤足蕨(+,1)、生芽鐵角蕨(1,2)、蕘花葉灰木(另名:月桂葉灰木)(+,1)、東方肉穗野牡丹(+,2)、倒葉瘤足蕨(+,1)、耳型瘤足蕨(+,1)、白花八角(+,1)、華中瘤足蕨(+,1)、小葉雞屎樹(+,1)、阿里山舌蕨(+,1)、穴子蕨(+,1)、臺灣茵芋 ( +,+)、臺灣鵝掌柴(+,+)、細葉蕗蕨(1,2)、四川灰木(+,1)、平遮那灰木(+,1)、臺灣鱗毛蕨(+,1)、白新木薑子(+,1)、長葉木薑子(+,1)、披針葉木犀(+,1)、長柄千層塔(+,1)、變葉懸鉤子(+,+)、臺灣松蘭(+,+)、阿里山菝葜(+,1)、蒿蕨(+,1)
※改良式Braun-Blanquet調查法:
調查時記錄植被的層次、分層高度、各層次總覆蓋度、各層次組成物種之覆蓋度與群聚度。
《覆蓋度》
+,0~3%
1,3~10%
2,10~25%
3,25~50%
4,50~75%
5,75~100%
**《群聚度》
**+,出現1~2株
1,零星分散
2,普遍分布或小塊群聚分布
3,中等群聚分布
4,大塊群聚分布
5,全面分布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