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8~19武陵農場森林復育生態之旅紀實

Posted by 山林復育協會 on Friday, November 1, 2019

2019/10/18~19武陵農場森林復育生態之旅紀實

武陵農場森林復育生態之旅合影(攝影:白白)

武陵農場森林復育生態之旅合影(攝影:白白)

§ 武陵復育工作緣起

二個月前武陵農場袁場長來本會拜訪,我們討論了有關武陵地區廢耕地復育的問題。武陵農場結束了階段性任務後,轉型觀光,過去老榮民開墾的山坡地,將陸續復育為森林,範圍從思源埡口開始,有勝溪、七家灣溪二岸,甚至福壽山農場也有部分的耕地也是屬於武陵農場的,總計約600多公頃。

本會經理監事群討論後,認為高山農場的復育符合本會創會宗旨,且對臺灣有重大影響,故決議投入武陵地區的復育工作。

§ 山地落葉闊葉林的特色

在本會的研習課程中,蘇夢淮老師在介紹「櫟林帶」時,其中「山地落葉闊葉林」就是以武陵地區作為例子。櫟林帶在中部地區位於海拔1,500~2,500 m,武陵農場因位在雪山與南湖大山之間,這二座高山擋住了許多雨雲氣流,此溪谷在雨量的限制下,二側山坡形成了大面積的二葉松林,下坡處至行水區的範圍,則形成以落葉闊葉樹為主的森林,如臺灣赤楊、栓皮櫟、楓屬、千金榆、胡桃、化香樹、阿里山榆、楓香。

森林的復育工作仰賴團隊合作,故10月份的生態之旅,我們特別安排前往武陵農場進行實地了解,讓大家(志工)在復育工作啟動前,先作好相關的準備。

§ 內化的生態教育

我們一早從臺中出發,第一天去程刻意北上從宜蘭過去,主要是要讓大家體驗地形對氣候的影響。經過一路的顛簸,我們在南山部落用完中餐後,順蘭陽溪繼續上山,這時東北季風的雲霧聚積在上游,中巴則順著山路穿梭在陰暗的雲霧中,在越過思源埡口時,大家都緊盯著窗外,天氣真的瞬間轉變為晴空萬里。這樣的體驗是一種直接內化的生態教育,勝過課室內文字圖片的介紹。

§ 廢耕地復育試驗觀摩

由於七家灣溪沿岸已劃屬為雪霸國家公園的範圍,因此武陵農場與雪霸國家公園在七家灣溪是重疊的,雪霸國家公園這幾年也委託中興大學森林系邱清安老師在此區域的廢耕地進行復育試驗的研究。

我們事前先與邱清安老師做了簡單的討論,也連繫了雪霸國家公園,雪霸也發函同意我們到武陵農場的廢耕地復育試驗區進行觀摩。

我們到了武陵農場後,下午即前往試驗區。因地形的關係,過去開墾成一階一階的梯田,故試驗區分成好幾階,邱清安老師請我們去看上面的那一階。

廢耕地復育試驗觀摩 -1

廢耕地復育試驗觀摩 -2

這一階面積約73m×16m,海拔高度1,846米,座標N:24.392977°、E:121.305415°,我們記錄了人工種植的有20種,共167株,存活率68%,野生苗木僅2株。紀錄如下:人工種植:1.臺灣赤楊(36株)、2.俄氏柿(4株)、3.山桐子(3株)、4.大頭茶(17株)、5.臺灣杉(3株)、6.山枇杷(3株)、7.石朴(4株)、8.白雞油(5株)、9.臺灣蘋果(2株)、10.臺灣石楠(4株)、11.臭椿(5株)、12.木荷(2株)、13.石楠(4株)、14.山櫻花(8株)、15.青剛櫟(2株)、16.櫸木(1株)、17.玉山假沙梨(4株)、18.普萊氏女貞(2株)、19.臺灣胡桃(2株)、20.三斗石櫟( 3株)、21.死亡(53株) ;野生苗木:山芙蓉(1)、水麻(1)。

試驗區的解說牌

此試驗區的解說牌介紹了復育工作面臨的困境有:雨量少乾旱、冬季低溫霜害、野生動物啃食、草本植物的盤據、土壤劣化為鹼性等。

故在現地的調查中,也觀察到雖然存活率有68%,但大部份的苗木生長狀況並不好。這些資料的收集,讓我們可以在前人累積的成果上,繼續前進,希望能有所突破。

§ 以當地殘存的天然林為藍圖

本會推動山林復育七步驟,其中廢耕山坡地的復育,須以當地殘存的天然林為藍圖,故第二天上午我們在武陵國民賓館後方的森林進行調查。

我們拉設了10m×10m的樣區,這裡海拔高度1,645m,樹冠層高度18m,以臺灣胡桃為優勢,黃杉次之,伴生木本植物有大葉石櫟、化香樹。次冠層高度6m,以霧社木薑子為優勢,伴生木本植物有紅楠、白新木薑子、刺果衛矛。

地被層高度1m,木本植物有霧社木薑子、白新木薑子、大葉石櫟、長葉木薑子、佩羅特木、刺果衛矛、臺灣肉桂、紅楠、山桂花,亦伴生許多蕨類植物,如日本金粉蕨、華鳳丫蕨、擬德氏雙蓋蕨、厚葉鱗毛蕨、柳葉劍、波氏星蕨、披針貫眾蕨、劍葉扇蕨、大葉鳳尾蕨、桫欏鱗毛蕨,這些物種覆蓋度都是小於3%,形成數十種零星分布的現象,此現象為臺灣森林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特色。(詳細調查資料,請參考附件)

會友們認真進行紀錄及學習

在森林裡學習不同植群型的組成

§ 我們的家,臺灣真的好美

調查結束後,此時陽光剛好從一棵高大的塔塔加高山櫟的樹梢透下,落葉也順著微風在森林中飄落,真的好美好美。看著美景,我們衷心期待未來武陵地區的廢耕地也能陸續恢復像這樣自然森林的面貌,這樣的夢,也希望大家能一起攜手努力!

高大的塔塔加高山櫟

離開了武陵後,我們由合歡山回去,因秋冬之季,熱對流不如夏季旺盛,故立霧溪谷在下午時常可見壯闊的雲海景觀。果然我們在小風口稍作停留時,真的見到了美麗的雲海。

小風口壯闊的雲海景觀

二天一夜的行程,真的覺得臺灣好美好美,而這就是我們的家,生命來來去去,永生永世,也都會在這個家。每個月的生態之旅,認識臺灣這片自己所生所長的地方,讓我們踏在這塊土地時,能了然於心,也期待能問心無愧!

致謝:
感謝武陵農場、雪霸國家公園的協助,也謝謝邱清安老師的分享,謝謝陳欣一每次都辛苦的帶領大家進行生態調查,謝謝淑如、巧如、白白、信旭協助行政與調查的工作,謝謝司機林先生讓我們一路平平安安,也謝謝所有參與的夥伴,接下來武陵地區的復育工作,我們再一起加油。

※2019.10.18-19武陵農場生態之旅-解說影片記錄
1.武陵地區環境概況
https://youtu.be/Z5lnafDnj5U
2.武陵農場森林復育面臨的困境
https://youtu.be/oztFxk7i-4I
3.臺灣的海拔植被帶概況
https://youtu.be/a1Slr95OOSE
4.坡向及坡度對森林組成的影響
https://youtu.be/dsR8woAHBhk
5.森林生態調查取樣樣區大小的代表性
https://youtu.be/nQ_neh-_Z6g
6.森林生態調查-座標記錄的功能
https://youtu.be/xhEgAZKX3bc
7.森林生態調查-群聚度&覆蓋度評估
https://youtu.be/up6e4HBwBsY
8.骨幹樹種+多樣性復育法
https://youtu.be/Xer8jwh4l3U

附件: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武陵農場森林生態調查》
日期:2019/10/19
地點:武陵農場
植物社會:《臺灣胡桃─霧社木薑子)》植物社會
坡度30°;坡向290°
海拔高度:1,645m
樣區面積:10m×10m
座標:N24.344530 E121.307835
備註:
調查:陳欣一;紀錄:黃香容
~樹冠層,高度18m,覆蓋度90%~
黃杉(3,1)、臺灣胡桃(3,2)、大葉石櫟(2,1)、化香樹(1,+)、南五味子(+,2)
~次冠層,高度6m,覆蓋度85%~
霧社木薑子(4,3)、紅楠(+,+)、白新木薑子(2,1)、南五味子(+,1)、藤花椒(+,2)、刺果衛矛(+,1)
~地被層,高度1m,覆蓋度20%~
霧社木薑子(+,1)、白新木薑子(+,1)、大葉石櫟(+,1)、尖葉耳蕨(+,1)、蘭坎馬藍(+,2)、長葉木薑子(+,1)、日本金粉蕨(+,1)、佩羅特木(+,1)、刺果衛矛(+,+)、白背芒(+,1)、臺灣肉桂(+,1)、紅楠(+,1)、高梁泡(+,1)、華鳳丫蕨(+,+)、擬德氏雙蓋蕨(+,2)、渡邊氏萬年青(+,2)、厚葉鱗毛蕨(+,1)、花點草(+,2)、柳葉劍蕨(+,1)、波氏星蕨(+,2)、沿階草(+,2)、臺灣土伏苓(+,+)、竹葉草(+,+)、假菝契(+,+)、藤花椒(+,1)、唇形科?(+,2)、小木通(+,+)、披針貫眾蕨(+,+)、山桂花(+,+)、劍葉扇蕨(+,1)、天門冬(+,+)、大葉鳳尾蕨(+,+)、桫欏鱗毛蕨(+,1)

※改良式Braun-Blanquet調查法:
調查時記錄植被的層次、分層高度、各層次總覆蓋度、各層次組成物種之覆蓋度與群聚度。
《覆蓋度》
+,0~3%
1,3~10%
2,10~25%
3,25~50%
4,50~75%
5,75~100%
《群聚度》
+,出現1~2株
1,零星分散
2,普遍分布或小塊群聚分布
3,中等群聚分布
4,大塊群聚分布
5,全面分布
-———————-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山林復育協會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