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20臺灣山林復育協會《能高越嶺道生態之旅紀實》

Posted by 山林復育協會 on Tuesday, October 6, 2020

§ 探訪能高越嶺道
九月秋高氣爽的天氣,我們前往能高越嶺道探訪「櫟林帶」,能高越嶺道從南投縣仁愛鄉通過臺灣中央山脈中段奇萊連峰與能高連峰,至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步道平行塔羅灣溪蜿蜒於連綿群峰中,全線約90%的步道穿越「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曾是賽德克族行獵往來的社路、日治時期的警備交通要道,國民政府來台至今為臺電高壓輸電保線路。(引自臺灣森林悠遊網)

§ 登山口的臺灣赤楊林
我們一路從臺中搭乘九人座小巴,抵達屯原登山口。從登山口開始約30分鐘的路程,沿途是野溪向源侵蝕所造成的崩塌碎石坡。在寬闊的崩塌碎石坡上,是一大片的臺灣赤楊林。

野溪向源侵蝕所造成的崩塌碎石坡

在臺灣海拔1,500~2,000公尺的高度,環境屬於暖溫帶林的氣候,全世界各地的溫帶林主要以落葉樹為主,在臺灣因為氣候較為潮濕,大部分為常綠闊葉林,大面積的落葉林則以臺灣赤楊林為主。雖然臺灣赤楊林與其它溫帶地區的森林同樣為落葉樹,但他卻沒有像楓樹的紅葉可欣賞。
崩塌後的環境,大部份的養份與土壤一起流失了,但因臺灣赤楊的根具有根瘤菌,可以自行製造氮肥,而讓他可以生長在貧瘠的碎石坡上。
臺灣赤楊的種子萌發與日照條件有關,若崩塌面積較小,山坡時有陰影,這樣的環境則不利於赤楊的種子發芽,只有在大崩塌的環境下,才會有充足的陽光。但大面積崩塌的環境中,臺灣赤楊卻主要分布在寬闊的下坡段,而非上玻段,原因是上玻段日照時間較下坡段少,這些現象都印證了臺灣赤楊的種子萌發真的需要全日照的環境。

台灣赤楊花苞

台灣赤楊果實

§ 富士見駐在所遺址附近森林調查
我們順著步道健行到2km處,是日治時期富士見駐在所的遺址,遺址附近的山坡較為平緩。這裡的環境條件屬於櫟林帶,森林應以殼斗科的植物為優勢,如森氏櫟,也應有檜木,林下也應有臺灣瘤足蕨,也因是雲霧帶,故也應會出現指標物種的「昆欄樹」。
因此我們在此拉設了10m×10m的樣區,進行森林植物社會調查。此樣區海拔2,177m,在這個樣區中,樹冠層高度約15m,喬木類有臺灣二葉松、阿里山千金榆、森氏櫟、狹葉櫟;

10m×10m的樣區

林下開心合影

森氏櫟

阿里山千金榆,葉緣重鋸齒

灌木層高度約6m,喬木類的小樹有狹葉櫟、森氏櫟、長尾栲、尖葉楓、青楓、紅楠,灌木類有薄葉柃木、粗毛柃木、米飯花、金毛杜鵑,蕨類有伏石蕨、擬笈瓦葦;

長尾栲,銀白色的葉背在林下閃耀

地被層高度2m,喬木類的小苗有長尾栲、大葉石櫟、屏東木薑子、紅楠,灌木類有薄葉柃木、硃砂根、金毛杜鵑、臺灣莢蒾、福建賽衛矛、伏牛花、狹葉莢蒾,蕨類及其它草本植物有川上氏雙蓋蕨、有刺鳳尾蕨、伏石蕨、擬笈瓦葦、臺灣鱗毛蕨、姬書帶蕨、華中瘤足蕨、火炭母草、臺灣常春藤、虎婆刺、紫花野木瓜。

金毛杜鵑

屏東木薑子

福建賽衛矛

§ 返程步道旁的植物紀錄
由於臺灣的櫟林帶生物多樣性非常高,甚至高過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因這裡具特殊的生物多樣性,故我們在樣區調查結束後區分二組,一組健行前往雲海保線所,另一組則返程紀錄步道旁的植物物候,順認識這段步道的植物分布概況。

雲海保線所合影

在步道旁的植物調查(0~2km),共紀錄71種,如著生珊瑚樹、阿里山千金榆、大本山梗菜、梨山小蓑衣藤、臺灣何首烏、山白蘭、臺灣懸鉤子、廬山石葦、大葉馬兜鈴、臺灣天南星、長行天南星、蓬萊天南星、川上氏雙蓋蕨、大葉鳳尾蕨、虎婆刺、狗筋蔓、三葉鬼針、克氏粉背蕨、蔓黃菀、玉山抱莖賴簫、松田氏石葦、細葉山艾、艾、通條木、臺灣蘆竹、臺灣八角金盤、水麻、長梗紫麻、石楠、黃花三七草、臺灣赤楊、尖葉槭、假菝葜、亨利氏鐵線蓮、台東莢迷(長筒莢迷) 、臺灣山黑扁豆、柱果鐵線蓮、疏果海桐、石吊蘭、臺灣鬼督郵、藤花椒、臺灣葱木、臺灣黃菫、高山油點草、金毛杜鵑、長萼瞿麥、紅果薹、落新婦、屏東木薑子、大葉石櫟、臺灣澤蘭、玉山筷子芥、黑果馬㼎兒、山豬肉、小扁豆、長果懸鉤子、鵲不踏(臺灣楤木)、臺灣馬桑、冇骨消、海州常山、大葉桑寄生、秘魯苦蘵、大葉溲疏、小白頭翁、臺灣山枇杷、波葉山螞蝗、密花苧麻、糯米糰、駁骨丹、栓皮櫟、咬人貓等。
另健行組也在3km處的的吊橋旁紀錄到指標物種的「昆欄樹、臺灣瘤足蕨」。

小扁豆-遠志科

高山油點草

梨山小蓑衣藤

紅果薹

§ 以生態調查驗證所學
綜合上述樣區調查的結果,我們確認了這片森林以殼斗科的植物為主,如森氏櫟、狹葉櫟、長尾栲、大葉石櫟。臺灣山林復育協會的夥伴從室內課的學理認識,進一步走到森林現場,希望透過生態調查來驗證所學,也希望讓知識從抽象轉為具體。而這樣的過程,就是透過一步一步的方式,來認識自己所生所長的這塊土地。

大合照

**

§ 致謝:
感謝欣一協助帶領植物生態調查,謝謝巧如、怡菁幫忙植物調查及拍照,謝謝盟慧、白白認真進行活動行政工作及活動紀錄,謝謝粉鳥旅行社安排九人小巴交通,更謝謝今天所有夥伴的參與及新加入的夥伴。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山林生態之旅


附件:
植物社會:臺灣二葉松(森氏櫟,狹葉櫟)-薄葉柃木(粗毛柃木,金毛杜鵑)
地點:南投能高越嶺道2km
坡度40°;坡向73°
海拔高度:2,177m
樣區面積:10m×10m
座標:N24.026783、E121.135864
備註:
調查:陳欣一;紀錄:黃香容
~樹冠層,高度15m,覆蓋度85%~
臺灣二葉松(4,+)、阿里山千金榆(2,+ )、森氏櫟(2,1)、狹葉櫟(2,1)
~灌木層,高度6m,覆蓋度40%~
薄葉柃木(3,1)、狹葉櫟(1,+ )、森氏櫟(1,+ )、長尾栲(1,+ )、尖葉楓(1,+ )、粗毛柃木(2 ,+ )、米飯花(1,+ )、金毛杜鵑(2,+ )、青楓(1,+ )、伏石蕨(+,2)、擬笈瓦葦(+,1)、紅楠(1,+ )
~地被層,高度2m,覆蓋度10%~
川上氏雙蓋蕨(+,1)、有刺鳳尾蕨(+,1)、薄葉柃木(1,+ )、硃砂根(+,1)、伏石蕨(+,1)、小椒草(+,+)、擬笈瓦葦(+,1)、長尾栲(+,1)、金毛杜鵑(+,1)、大葉石櫟(+,+)、臺灣莢蒾( 壺花莢蒾) (+,+)、臺灣鱗毛蕨(+,1)、火炭母草(+,1)、屏東木薑子(+,+)、福建賽衛矛(+,1)、紅楠(+,+)、伏牛花(+,1)、姬書帶蕨(+,2)、臺灣常春藤(+,+)、巒大紫珠(+,+)、狹葉莢蒾(+,+)、華中瘤足蕨(+,1)、虎婆刺(+,1)、紫花野木瓜(+,+)
※改良式Braun-Blanquet調查法:
調查時記錄植被的層次、分層高度、各層次總覆蓋度、各層次組成物種之覆蓋度與群聚度。
《覆蓋度》
+,0~3%
1,3~10%
2,10~25%
3,25~50%
4,50~75%
5,75~100%
《群聚度》
+,出現1~2株
1,零星分散
2,普遍分布或小塊群聚分布
3,中等群聚分布
4,大塊群聚分布
5,全面分布

**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山林復育協會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