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森林之書: 走進林蔭之下,探索全球樹木、樹種與自然生態
The world altas of trees and forests: exploring earth’s forest ecosystems
赫曼.舒加特(Herman Shugart), 彼得.懷特(Peter White), 薩桑.薩奇(Sassan Saatchi), 傑羅姆.夏夫(Jérôme Chave)作; 張雅億翻譯
我們的世界正在熊熊燃燒,東澳、非洲、西伯利亞與北美洲西部的森林竄起濃煙與野火;生物學家推測熱帶雨林可能有一億歲,卻在十年間被砍伐近五分之一!
森林是自然的庇護所,支撐著多樣化的生命,然後我們人類仰賴、索取甚至肆意破壞,卻不了解它。
本書將拓展我們的視野,橫越世界七大洲,深入探索巨大而濃密的樹冠下,充滿變化的生態系統。
介紹全球的豐富樹種、追溯到史前到現代的自然演變、觀察浩瀚無垠的森林以及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劇烈影響。
這是一本圖片精美的自然科普書。任何人打開封面,都會被書中碩大又美麗的照片所深深吸引。當您細讀內容後,您又不得不讚嘆由科學研究所發掘的自然奧秘,是如此纖細及彼此牽動。這本書完整集結當代最新研究近況與科學發現,也非常適合成為大學森林生態學的教科書。讀完這本書,您也會成為全世界森林與森林生態的專家。--丁宗蘇 | 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塵封的椰影: 細川隆英的南洋物語和臺北帝大植物學者們的故事
蘇西.李(Suzy Lee)圖文; 賴毓棻翻譯
在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與人類學博物館裡面,有超過六千件植物標本,以及十五件來自密克羅尼西亞與蘭嶼的藏品(包含一件草裙),都跟細川隆英這個人有關。任教於臺大生態演化所、同時身兼植物標本館館長的胡哲明,十年前開始對細川隆英這個被遺忘的植物學家感到興趣,透過數千份標本追索細川的身世與田野,開展出日治時期,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擴張下,臺灣與內南洋(大洋洲)一段塵封超過七十年的歷史。
從一九三三至一九四一年,細川隆英被徵召當兵前後,總共七次到密克羅尼西亞諸多島嶼採集植物,當時這一帶被稱為內南洋。細川六歲跟著當教師的父親來到臺灣,教育皆在臺北完成,是臺北帝國大學第二屆畢業生,也在臺灣成家生子,於一九四六年回到日本。作為第一代臺灣培養出來的植物學家,這本書不僅關於細川隆英,也是臺北帝大理農學部植物研究者的群像故事。
胡哲明透過細川隆英留下的標本、論文、書籍與少數遊記,爬梳大量同時代人與其後對密克羅尼西亞的文章、研究,以及日本官方文書,重建細川的七次航行時空,彷彿一幅工筆畫,有著比人高的沼澤芋、唇瓣不到三釐米的迷你蘭花細川氏擬蜘蛛蘭、喝了汁液會飄飄欲仙的醉椒,亦有豐富的原住民日常生活,然而除了這些熱帶植物與文化景象讓人著迷,本書亦可見證二十世紀前半葉,交織於大洋洲島嶼的商業、科學、宗教與帝國勢力,那個燃燒無數人青春的南洋熱之夢。
守護森林的圖科尼
Туконі мешканець лісу
奧克薩娜.布拉(Oksana Bula)作; 藍依勤譯
歡迎來到「圖科尼」的宇宙
森林裡的每種動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守護精靈,
這群可愛的森林精靈就叫做「圖科尼」。
圖科尼是森林的一分子,也是森林的好朋友,
他們守護著森林不受傷害,永遠生生不息
烏克蘭原書名為:Туконі-мешканецьлісу(圖科尼-森林中的居民),圖科尼是作者創造的生物,曾考慮是否以「守護神/者」或「精靈」來表示這隻虛構生物;但跟編輯討論後,認為上述相近詞彙都無法真正傳達作者想表達的內涵。因此最終決定直接音譯,不賦予任何詮釋;同時為傳遞故事中互相依存、彼此照顧等概念,保留了守護一詞,最終將中文版書名譯為《守護森林的圖科尼》。
這本繪本需要較多的圖像解讀能力,也需要多花一些時間細細品味藏在插畫裡的線索。也許與過去閱讀的繪本類型不同,但是多了一點「解謎」的樂趣,是挺有意思的閱讀體驗。希望你能靜下心,在優美的圖像裡看見溫暖的友誼與生生不息的森林世界。-摘自內文導讀
此書為作者的奇幻森林三部曲第一部曲,本館同時收錄奇幻森林三部曲另外兩本為,ID:B289冷杉的生日及B291森林裡誰在生長,歡迎一同閱覽。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
胡哲明等作
自然觀察的記錄,目前最早可追溯至數萬年前的史前遺跡與遺物,例如法國著名的肖維岩洞(Grotte Chauvet)、拉斯科洞窟(Lascaux)裡兩、三萬年前的壁畫。即便沒有文字,當時的人仍然可以藉繪圖栩栩如生地重現周遭的自然生態景象。而在文字發明後,即使人們能夠在書籍文章中以大量文字描述各種觀察、紀錄和科學分析結果,也無法徹底取代圖像在傳達訊息方面讓人一目瞭然的優勢。這些藉由觀察自然,對動物、植物、化石,乃至地景等進行的繪圖紀錄,也逐漸的發展成兼具學術專業與美感的科學繪圖。
著重於科學繪圖在臺灣的發展與演進,及其與臺灣自然史探索研究的關係,從科學繪圖的定義與發展史開始,逐步進入到19世紀以來,博物學家和自然觀察者陸續在臺灣所記錄的自然史,以及當代科學繪圖的發展。透過科學繪圖的呈現,可讓觀眾從博物學者的視野,追隨臺灣未曾間斷的自然探索足跡。
-摘自書中導讀
【生態圖書館借閱規則】
1.圖書限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會友外借,非會友限內閱
2.一次最多借閱三本
3.借閱時間一個月,可來訊續借閱一次
4.逾期歸還一天20元(逾期費用將轉作圖書館購書基金)
[table id=13 /]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